重庆小儿推拿培训关于穴位脾经、肝经相关介绍
作者:重庆小儿推拿培训发布时间:2021-04-30浏览量:次
(一)脾经(脾土)
1、位置:
(1)在拇指桡侧缘末节,自指尖至指间关节横纹处(用于直推法补脾经)。
(2)在拇指桡侧缘自指尖至指根(用于直推法清补脾经)。
(3)在拇指的螺旋面(用于旋推法补脾经)。
2、操作:术者用左手的无名指和小指夹住小儿手,食指和拇指捏住小儿拇指,用右手拇指推之。
(1)直推法:将小儿拇指屈曲,自指尖推至指间关节横纹处,称补脾经(或补脾土)。
(2)将小儿拇指伸直,自指根至指尖来回推,称清脾经(或清补脾经)。
(3)旋推法:拇指面旋推,顺时针方向为补,逆时针方向为泻。一般用300~500次。
3、作用:脾为后天之本,补之可补虚扶弱,补血生肌,进饮食,化痰涎,助消化,止泻痢。清之可清热利湿,消食化积。
4、主治:食欲不振,呕吐,泄泻,疳积,痢疾,惊厥,黄疸,湿痰,痿证,疹、痘不出,改变面色等。
5、推补脾经有以下作用:
(1)对胃蠕动有促进作用。
(2)可使胃液的酸度增高。
(3)可使胃蛋白酶分泌增加。
(4)对淀粉酶作用不明显。
(二)肝经(肝木)
1、位置:在食指掌面。
2、操作:将小儿的食指面向上,夹入术者左手虎口内,右手拇指推之。由指根推向指尖,称为清肝经(或称平肝或泻肝)。由指尖推向指根,称为补肝经。一般100~500次。
3、作用:开郁,除烦,平肝胆之火,息风镇惊。
4、主治:目赤,昏闭,烦躁不安,惊风抽搐,口苦咽干。
5、说明:肝经一般用清法,不用补法,若肝虚应补时,则用补肾经代之,为滋肾养肝法。因肾为肝之母,补肾即补肝。如肝实或不采用本穴,可用泻心火,或用清天河水、清小肠穴代之,因肝为心之母,实则泻其子,心与小肠相表里。
1、位置:
(1)在拇指桡侧缘末节,自指尖至指间关节横纹处(用于直推法补脾经)。
(2)在拇指桡侧缘自指尖至指根(用于直推法清补脾经)。
(3)在拇指的螺旋面(用于旋推法补脾经)。
2、操作:术者用左手的无名指和小指夹住小儿手,食指和拇指捏住小儿拇指,用右手拇指推之。
(1)直推法:将小儿拇指屈曲,自指尖推至指间关节横纹处,称补脾经(或补脾土)。
(2)将小儿拇指伸直,自指根至指尖来回推,称清脾经(或清补脾经)。
(3)旋推法:拇指面旋推,顺时针方向为补,逆时针方向为泻。一般用300~500次。
3、作用:脾为后天之本,补之可补虚扶弱,补血生肌,进饮食,化痰涎,助消化,止泻痢。清之可清热利湿,消食化积。
4、主治:食欲不振,呕吐,泄泻,疳积,痢疾,惊厥,黄疸,湿痰,痿证,疹、痘不出,改变面色等。
5、推补脾经有以下作用:
(1)对胃蠕动有促进作用。
(2)可使胃液的酸度增高。
(3)可使胃蛋白酶分泌增加。
(4)对淀粉酶作用不明显。
(二)肝经(肝木)
1、位置:在食指掌面。
2、操作:将小儿的食指面向上,夹入术者左手虎口内,右手拇指推之。由指根推向指尖,称为清肝经(或称平肝或泻肝)。由指尖推向指根,称为补肝经。一般100~500次。
3、作用:开郁,除烦,平肝胆之火,息风镇惊。
4、主治:目赤,昏闭,烦躁不安,惊风抽搐,口苦咽干。
5、说明:肝经一般用清法,不用补法,若肝虚应补时,则用补肾经代之,为滋肾养肝法。因肾为肝之母,补肾即补肝。如肝实或不采用本穴,可用泻心火,或用清天河水、清小肠穴代之,因肝为心之母,实则泻其子,心与小肠相表里。
上一篇:
育婴师须善于观察、规范操作、能胜任本职工作 下一篇:小儿推拿在中医中地位以及注意事项